記者:
發布時間:2023-05-12 14:51:11 編輯:高鋒 來源:看苗情、查病蟲、答疑惑,全市1600余名農技人員下沉生產一線——
春耕春播以來,全市各地農技人員奔忙于田間地頭,看苗情、查病蟲、送技術、保生產,現場答疑解惑、“開藥下方”。
農技推廣部門擔負著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提高主推技術到位率的重責,是農業科技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民職業化的關鍵一環。我市組織全體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下沉服務農業生產一線,動員各級農業科技示范主體、農技服務平臺主動入位、靠前服務,全力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道坎”,以科技之“先”,促進糧安之“實”,助力南通經濟之“好”。
技術示范:農技專家為瓜果蔬菜開良方
“整枝、疏果的時候要選擇晴天,不然傷口流出的汁液為病原菌的生存和浸染提供了條件,容易發生蔓枯病、疫病,這兩種病害一旦發生,防治難度大,會影響產量和品質?!薄斑@個棚里要趕緊繞蔓,否則莖蔓迅速生長,蔓下彎后再向上引蔓,蔓容易折斷,且加大后期作業量?!?日,南通潤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海蜜10號種植大棚里,海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包衛紅穿梭其中,忙著指導繞蔓、整枝、疏果。
“在我們心中,包所是無所不知的‘甜瓜博士’?!睗欉_農業副總經理吳小峰介紹,去年他們第一年嘗試種植甜瓜,遇到了不少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上的問題,包衛紅總是隨叫隨到,現場手把手或者通過視頻指導,幫助解決了不少難題?!坝捎跊]有經驗,去年是遇到了問題再求助,錯過了預防的最佳時間,今年包所重點教我們抓準預防病蟲害的時間?!眳切》逭f,今年他們種了10畝海蜜10號,最早的一批預計5月底就能上市?!坝辛怂闹笇?,我們學得特別快,信心也更足了?!?/p>
海門區農科所連體拱棚蜜瓜試驗示范基地的大棚里,綠意盎然,滿目滴翠。一條條藤蔓順著吊繩攀援而上,在距離地面五六十厘米的地方,吊著的蜜瓜掩映在碧葉中,長勢正好?!盀楸WC蜜瓜的品質口感,一根瓜藤上只留一個瓜,確保養分充足?!卑l紅說,“除了海蜜系列,今年一共種了58個品種的蜜瓜、53個品種的西瓜?!贝墒旌髸M織品種展示評價觀摩活動,邀請本地種植大戶前來參觀品嘗,再挑選品質好、產量高、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予以推廣。
海蜜系列甜瓜是海門本地農副產品中一張響當當的名片。隨著技術迭代更新、土質不斷改良、種質資源優勝劣汰,海蜜系列甜瓜品種已由最初的海蜜1號發展到海蜜10號,并進入產業化推廣階段?!斑@個品種的特點是早熟,從開花到成熟只要35天左右,可以提早上市?!卑l紅介紹,海蜜10號甜瓜的畝產值大概在1.5萬元,種植效益已輻射全區。目前,全區共有100多家種植戶參與其中,許多村集體也主動加入。
近年來,海門依托農科所力量,以示范建設的方式加強對設施農業的科技支持。建立4個核心科技示范基地,20個科技示范園(點),示范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建設11個省級蔬果綠色防控示范區,推廣殺蟲燈、性誘劑、色板誘殺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化學農藥減量使用;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創建6個示范基地,采集設施農業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掌握自動化調控設施生產環境,遠程控制灌水施肥等相關技術數據,推進設施農業數字化、信息化?!拔覀兊霓r技人員常年奔波在一線,送技到田間地頭,確保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看得見、學得會、跟著干?!焙iT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夏林輝說。
人員下沉:一對一全程技術指導服務
6日,通州區植物保護站站長張宏軍帶領技術指導員,分為3個組,分別深入平潮鎮趙坊村、花壩村、國道村等,為科技示范主體發放技術指導材料、作物生長調節劑等。
按照“選好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則,今年,通州區實施科技示范主體培育項目,在全區遴選200戶示范作用好、輻射帶動強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規模種植戶及農戶作為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由區作栽站、植保站、耕環站水產站、畜牧獸醫站作為技術指導單位,聘用52名責任心強的指導員,在農業生產的重要時節和關鍵環節,對示范主體開展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指導安裝使用“農技耘”App?!巴ㄟ^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真正進村入戶,推廣應用?!睆埡贶娬f。
看著一株株碩健的麥穗在風中起伏,西亭鎮明蘭家庭農場負責人宣建明喜上眉梢。明蘭家庭農場是張宏軍服務小組的結對服務對象,農場種植了900多畝小麥,小麥種植晚分蘗少、抽穗期如何做好赤霉病防治、后期存在倒伏風險怎么辦……針對種植戶提出的問題,張宏軍每次都會帶領植保技術人員上門,到田間調查病蟲發生及生長情況,精準給出防治意見、提供種植技術措施,就地解決困難?!坝辛藢<业闹笇?,我們種田也找到了金點子,不會急得團團轉了?!毙鞲锌?。
針對專業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實際困難,2021年9月起,通州區農業農村局選派192名農業技術專家,前往全區各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開展結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活動。
交通受阻,6.3萬羽肉雞運不出去怎么辦?去年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運輸通暢,錢志鋒服務小組多方聯系,幫助養殖場解決生產資料運不進、畜產品出不去等問題,解了經營主體的燃眉之急。
歐燕服務小組第一時間建立微信群,把農時信息及時反饋給結對的經營主體,面對合作社面臨的技術難題、發展困擾、工作瓶頸,小組發揮“金牌店小二”精神,做到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周。
每月對河蟹、水質進行采樣、檢測,通過上門或微信形式,將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羌燁服務小組與結對農場主動對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做好水質管理、病害防治服務工作,助力打造精品河蟹。
……
“每周開展現場服務不少于一次,一對一送點子、送技術、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蓖ㄖ輩^農業農村局局長馬鋒介紹,目前,全局已設立32個結對服務小組,服務覆蓋全區207個涉農村,428家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新型合作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累計開展線下農業服務1076人次,線上服務2843人次,幫助農戶解決52個問題。
機構優化: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前幾天連續陰雨,海安開發區區域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孫亞軍帶領農技員一頭扎進田里,細查情況狠抓小麥赤霉病的攻堅工作。
昨天,在南通季和智慧農業有限公司定點試驗田塊,孫亞軍忙著測量植株高度、葉片長度。同時,水稻育秧指導也在有條不紊進行?!白钤绲?月29日開始浸種,目前129戶種植大戶中,有66戶啟動了育秧工作?!睂O亞軍介紹,水稻育秧暗化處理有利于提高出苗整齊度、芽苗又壯實,今年他們重點對農戶進行指導?!笆覂劝祷幚砺蔬_60%?!?/p>
“過去種地全憑舊經驗,現在越來越靠新品種、新技術?!焙0查_發區品建村種糧大戶楊貴余說,通過區域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的指導,糧食產量每年都在增加?!稗r技員送技術到一線,教會我們科學種田,達到節本、綠色、增效?!焙0查_發區種植戶頭雁帶頭人許惠感慨道。
海安是農業大市,近年來形成“一根絲、一條魚、一只蛋、一滴油、一粒米”“五個一”產業優勢。經過前期深入調研和系統研究,去年2月,海安五大區域農業服務中心相繼掛牌成立,重點圍繞農業優勢主導產業,深入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改革,打造農業技術推廣新陣地,以“微改革”撬動大服務,不斷滿足廣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需求、新期盼。
海安跳出“每個鎮(街道)設立農技站”的慣性思維,根據不同區域自然特征、服務半徑以及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合理布局,每個中心配備6-7名農技人員,服務2-3個鎮(街道),提供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充分釋放農業技術服務管理效能,全力打造“一區域一特色”。
8日,海安市農業農村局召開區域農業服務中心工作推進會,進一步規范區域農業服務中心管理,提升中心服務效能?!案鶕瞻霃?、主導產業特色,我們區域農業服務中心的農技員、‘土專家’‘田秀才’等多形式開展技術宣傳、試驗示范,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很受農戶和經營主體的歡迎?!焙0彩修r業農村局局長臧忠說。
市委市政府專題總結并推廣了海安組建區域農技服務中心的經驗做法,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布局區域化農業服務中心,做到規模適度、覆蓋范圍合理,力爭今年夏收前實現掛牌運行。同時,不斷提升服務的精準度,指導農技人員建立農技服務清單,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經營主體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確保建得早、用得好、效益高。
記者 盧兆欣 通訊員 顧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