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發布時間:2023-05-05 14:36:12 編輯:季肖寒 來源:南通網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之魂”,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更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日前印發的《南通市主城區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行動方案(2023—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保護內涵豐富、對象分類科學、管控措施有力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為文化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城鄉建設中如何保護好江海文化、張謇文化、工業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遺產、守住文化根脈?記者近日進行了探訪。
應保盡保,夯實歷史文化名城“家底”
清水紅磚廠房外墻上爬山虎肆意生長、鑄鐵井蓋充滿了年代感……踏進始建于1956年的南通天生港鐵工廠,歲月的滄桑感撲面而來。得益于城市更新片區既有建筑保護機制,這兩棟具有近代工業建筑特征的老廠房,才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
今年53歲的陶先生一直住在鐵工廠附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據他回憶,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鐵工廠、火柴廠還有發電廠生意十分紅火,當時家里有人在廠里上班是件了不得的事。童年里,他和小伙伴時常沿著河岸在廠區外玩耍的畫面至今仍是美好的回憶?!艾F在城市更新越來越快,好多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建筑都已經在發展中漸行漸遠。如今,隔著河還能眺望到鐵工廠留下來的這兩棟車間,也算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值得珍藏的記憶?!?/span>
南通鐵工廠保存下來的車間、井蓋
“嚴格來說,鐵工廠其實并不在保護名錄里,但將這些烙著工業印記的老廠房保留下來,也是對歷史記憶的一種延續?!笔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歷史名城保護處處長奚軍介紹,對于能夠體現城市特定發展階段、反映重要歷史事件、凝聚公眾情感記憶的既有建筑,我市明確在城市更新區域既有建筑拆除應履行調查評估、專家論證及社會公示等程序,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南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主城區現有歷史文化街區4片,歷史建筑57處,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5處?!缎袆臃桨浮访鞔_,要保護寺街、西南營、唐閘、濠南歷史文化街區、天生港等歷史地段的街巷肌理、空間尺度以及古井、古橋、古樹名木等環境要素,從整體上保持“一城三片”“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和傳統風貌。眼下,相關部門正在梳理主城區已公布的歷史文化遺產,同時開展全域全要素歷史文化資源調查工作,通過查漏補缺將符合認定標準的對象按程序列入保護名錄。到2025年,將形成南通市主城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及分布圖,實現應保盡保。
修舊如舊,賡續通城文化根脈
承載著老南通記憶的寺街、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是南通市區現存最古老、歷史最悠久、文化最深厚的區域。其中,南關帝廟巷明清住宅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西南營歷史街區內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一處明清古建筑群。經過修繕保護,這一古建筑群已獲“新生”。
南關帝廟巷明清建筑群位于南關帝廟巷10號和11號的東頭巷口,由東西兩個合院組成,兩院相通,共23棟建筑單體,占地面積約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430平方米。整個住宅建筑群采用“一進五堂”布局,穿堂自南向北可直達最里面,稱得上是南通古代民居的典范。
“我們在修繕的時候,始終秉承‘最小干預、最大保留’的原則,基本不會改變它原有的結構、風格和歷史特征。像東宅轎廳,只有一根中柱因腐蝕嚴重進行了更換,其它包括屋頂上的檁條我們都只是進行了整理?!睋绱▍^文旅公司規劃建設科工作人員紀益新介紹,這次修繕,對原有椽、檁、梁、枋等木構架,均以保護性修復為主。完好的保留利用,腐朽的則采用同材質材料,按原工藝進行維修或更換,以達到“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保護修繕效果。
南關帝廟巷明清住宅
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留給現在的,也是現在留給未來的?!缎袆臃桨浮访鞔_,要融入城市更新行動,開展環濠河周邊、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保單位及歷史建筑周邊環境“精細化”整治,逐步疏解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不相適應的城市功能,彰顯地域特色和地方建筑文化。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要采用“微改造”的“繡花”“織補”方式,對古建筑、老街區等進行修復改造,而我市也一直是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如今,金滄江故居、通州女子師范門樓及輔房等經過保護修繕后,已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通州女子師范門樓
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融入生活
“沒想到南大街附近居然還有這么一處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區,以前來逛的時候居然從來沒發現?!?日,市民張先生一家從如東來南大街購物的時候,不遠處露出的古建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順著巷子往里走后,才發現繁華鬧市處居然藏著一片幽靜之地,值得漫步細品。
張先生所說的巷子是南關帝廟巷,作為連接南大街和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通道之一,這一入口于今年年初改造完成。原有的治安崗亭、非機動車棚被拆除之后,視野開闊了許多。重新鋪設的地面正中央嵌著一幅寺街西南營明清平面圖,休閑座椅附近的銅地標則對南關帝廟巷等進行介紹,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崇川區文旅公司總工程師張曹華告訴記者,在南關帝廟巷打通的基礎上,接下來還將對馮旗桿巷、掌印巷入口實施改造,徹底打通和南大街之間的交通微循環,更好地將人流引入街區,實現歷史文化街區和南大街商圈的互融互通。
改造后的南關帝廟巷入口
“保下來”,更要“活起來”,南通持續探索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新途徑。我市正在全力推進唐閘工業遺產申遺工作,放大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第一鎮”的文化特質。在唐閘歷史文化街區,大達公電機碾米公司這座百年歷史建筑里,開放了一個活字印刷體驗館項目供游客體驗;唐閘老工房作為工房生活體驗館對外開放運營,廣大游客在追憶中感受時光的腳步,在塵封的老宅中體會時代的變遷……通過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唐閘古鎮已成為眾多游客周末、節假日“打卡地”。此次《行動方案》明確,要推進各類保護性建筑及傳統民居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與活化利用,推進寺街、西南營、唐閘等歷史文化街區的業態策劃研究,探索沉浸式、體驗式文商旅休閑融合的多元活化利用途徑,讓歷史文化遺產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記者 俞慧娟 見習記者 呂雪琦